昨天南都报的伙伴到位于福田八卦岭的从事创客教育和赛事组织的搭搭乐乐机器人总部走访。接待的刘老师带我们参观创客实验室。这里引进了美国的STEM创客课程,还有硬件——创客的核心就是动手,所以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材料。
刘老师给南都记者介绍,这些材料全都是美国进口的,“这些用于STEM教育的材料都是属于耗材,对于上课而言,因为是进口的所以价格不菲。这也是他们遇到的麻烦事,看似很简单的材料,但是在国内市场却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产品。比如,用来搭建木桥的小木棍,比牙签粗不了多少,但是这些木条精密度很高,它既要能让在学生使用时不易折断,也需要很容易让孩子们根据数据进行测量截取。
同样,实验室里的小纸筒、牙签、胶水、塑料管、木板等等,看起来其貌不扬,却都是原装进口。用这些进口塑料管,可以搭建一个球状结构,但国内的塑料管却不能很好地进行架构,稍微用力一放,就瘪了。
针对这一些列有相关配套创客课程,内容都有哪些呢?各种木房子,形状各异的桥梁、各种原生态材料制作的交通工具等,如用螺旋桨、橡皮、大头针、小木条、大图纸等,制作一架标枪小飞机。
这有什么难的?刘老师说,很多学生和成年人看到这样的实验任务,都不屑一顾,就像自己最初看到这批进口的材料一样,几乎每个人都自信满满地说:“这个在国内工厂随时可以做出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如搭搭乐乐机器人总部引进这个项目时一样,费尽周折。他们希望把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搬到中国的课堂。在这个不大的创客实验室内,我还看到了大量正在或者等待翻译的原版教学相关材料。
刘老师举例说,她到学校带小学生做这些项目。刚开始,不少在校的老师及家长都是带着怀疑的态度。“比如这个飞机的制作,在美国学校可能要做一学期。但在我们的课堂,一节课做一个飞机,大家都觉得花那么多时间,太不值得了。”
制作飞机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测量,精密的尺寸测量才是关键。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会习惯性的粗略比照老师提供的模型,切割切割,就把飞机的梁截取下来,很多细节并没有注意到。“比如,这个三角形的各条边有多长?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这个螺旋桨,上发条的时候,要旋转多少圈,是向左还是向右?很多小孩常态性思维惯性,在活动中没有探究思维的习惯,就直接做了就是做了,飞机每次在何种情况下飞得更远,何种情况下飞得更高,面对我们发放的研究报告,孩子们更多的是结果性的展现,对过程的感悟及过程中的探究情况记录不详。”
上面所提到的其实就是工程素养的养成,但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并没有深入。搭搭乐乐赞助的中国城市青少年机器人联盟,今年组织了20支中国FRC队伍,参加世界机器人锦标赛。期间,中美队伍进行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明显感觉到中美少年在工程素养上的差距很大,美国学生的严谨态度深入骨髓。通过一个细微处体现出我们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思维惯性不同。联盟秘书长在今年的比赛结束后,就介绍了中国FRC5823队男生被525队的女生严谨的工程素养“秒杀”的细节,赛场上,制作旗子的支撑架时,5823队向互助队美国FRC525队借来木棒,在机器人的横条上钻孔,是用目测的方式选择横条的钻孔点及钻头尺寸,在钻完空后,孔的位置、大小不符合要求;我们的队员亲眼目睹525队伍的女生以这样的方式处理:用尺子的木条上横着、竖着度量,找出孔的中心位置并在中心位置上圈出孔的大小,度量选择比孔小一号的钻头进行钻孔,这样当用另一根木条嵌入时,会很牢固。
刘老师的一番介绍,让我想起教育的“大”与“小”,“快”与“慢”来。
《道德经》上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日常教育中,细节往往是最精彩,也最核心的部分。但我们现在重视的,似乎更多是宏观的,理论框架啊、改革方案啊、规划纲要啊,升学率录取率啊,等等。